接受驗貨、境外物流、專櫃小票,在海內外價差的誘惑下,這種“不出國門,購遍全球”儼然成為消費者的寵兒。錶面看,說明書、保卡、專櫃小票一應俱全,實際上,小票是打印的、物流是空造的、產品是高仿的。海外代購成為假貨“集散地”留下一個思考:誰該被徹查?誰來進行徹查?
   傍“正品”有三招
  “奢侈品在買回來之前我都不敢跟買家保證是哪裡產的,可網上總有些店主像魔術師一樣,一個月賣幾百個已經不生產的舊顏色法產包包,而且價格低到兩三折,這可能嗎?”法國留學生、淘寶代購店主單先生和記者說。
  同一款皮帶,在淘寶的代購價從幾百元到幾千元不等。專櫃小票齊全、物流信息完備,且宣稱可以“專櫃驗貨”,就一定是正品嗎?多位代購店主和買手向記者揭秘了造假的手段。
  招數一:一日旅游變身“正品”。專業買手杜小姐說,正品代購利潤在10%左右。但在沿海地區,有很多奢侈品高仿廠家。那些號稱是海外代購的網站,就從這裡購買包,郵寄到國外,經國外再銷售給國內的代購客戶。“尤其是包包等大件物品,成本最多幾千元,售價卻高達幾萬元甚至幾十萬元。”
  招數二:郵寄空箱偽造“物流”。淘寶代購店店主何小姐表示,消費者的警惕性越來越高,物流造假也愈加普遍。消費者要求從國外郵寄的物流憑證,許多賣家便找國外朋友郵寄空箱子回來,製造物流憑證。“身邊很多同學都在幫人郵寄箱子,賺點外快。”
  招數三:小票也可“私人訂製”。何小姐說,以前買奢侈品牌看小票、身份證,基本就能辨認了。可現在網絡上很方便就能買到海外代購假票據,從10元到40元不等的高仿假小票可以輕鬆仿冒中國香港、新加坡、法國專櫃票據。“專櫃一般也不會提供這種鑒定服務。”
  維權遭遇多重“難”
  為了規範市場,不少電商平臺紛紛推出“全球購”等認證,但並未能完全堵住造假的漏洞。
  單先生說,雖然淘寶“全球購”認證需要提供物流單、採購發票等,但不是每一單都要。不少全球購店主就真假摻著賣,而且只給顧客提供物流單複印件,保證手上有物流單、採購發票,“隨時應付檢查”。即使被髮現售假,大不了退貨了事。
  而消費者即使明知是假貨,也很難“退一賠四”。根據電商平臺的規定,若需要退一賠四需要出具原廠的鑒定證明,商家承認商品假貨的聊天記錄截圖、品牌商鑒定報告、工商局假貨沒收函,證明貨物是假貨。
  “專櫃驗貨”只是聽起來很美。記者先後撥打了古馳、LV、浪琴等品牌在大陸的官方電話均被告知,不為個人提供任何產品鑒定服務,品牌也沒有授權一些電商平臺銷售產品。
 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說,互聯網領域有通用的“避風港”原則,平臺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可以免責。但是數據和信息都掌握在電商平臺那裡,很難判斷。“有些電商平臺為了維持品牌活躍度,可能對售假不作為,甚至默認。”
  消費者也難以舉證。聯合事務律師所律師胡雪說,一般要經過行政或司法機關的調查,才可以確認“明知或應知”。如果真的發生糾紛,電商平臺完全可以通過非自營、店中店等各種藉口推脫責任。“叫消費者來舉證,這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。”
   誰來監管“店中店”
  “店中店”銷售真假難辨,並非一家平臺的問題。而在不斷被曝光的造假售假手段面前,究竟誰該被徹查,由誰來進行徹查,卻仍然是一個問號。
  “將事前審查的責任完全賦予電商,這也很難實現。”同濟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劉春彥說,但電商平臺應建立先行賠付的渠道,一有投訴幫助消費者維權,然後向第三方追償。
  專家們認為,電商對於店家“售假”需要承擔相應責任。北京市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學會常務副會長邱寶昌說,根據新消法,網購平臺如果明知或者應知它銷售的商品是虛假的,不採取措施去屏蔽,需要承擔連帶責任。
  曹磊同樣表示,第三方商家應成為重點徹查對象,電商平臺自營採購品類也不容忽略。不僅是平臺要作為守門人把好“第一道關”,自查自糾,行政部門也應從交易記錄、後臺商家數據中查出端倪。“電商不能成為例外。”  (原標題:海外代購成假貨集散地 "專櫃驗貨"聽起來很美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z49lznqq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